北京东华门三十四号供应部

北京市食品供应处34号供应部(简称"34号供应部")成立于1955年12月,做为新中国组建的国有商业企业,它因门牌而得号,因信誉而闻名。

建国初期,北京迅速成为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然而,新中国的各项建设刚刚起步,百废待兴,物资匮乏。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访华、重大国事活动等,急需一个专门机构提供安全的食品保障。"34号"正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应运而生,肩负起特殊的工作使命。

 

1955年12月,在彭真市长的亲切关怀下,北京市成立了由市人大副秘书长李公侠、彭城等9人组成的特种供应领导小组(供应处的前身)。

 

五 十多年来,"34号"始终以特需供应为己任,为党和国家四代领导集体提供了高质量的食品保证,并出色地完成了历次重大国事外事活动的食品专供任务。多次受 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为企业赢得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其特殊的历史使命,光荣的政治责任和出色的质量保证不仅成就了企业辉煌的历史,也打造出国有商 业领域中独树一帜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面对市场经济大潮,"34号"在确保特需供应的同时,加强了对企业品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先后注册 了"34号"的图形、数字和文字等商标,推出了自有品牌商品:玉醇酒、龙徽干红葡萄酒、故宫御膳房酒等,在探索自有品牌的经营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引入,现代化的食品检测中心的建立,各项基础设施的改善,提升了企业的硬件水平和管理档次,为34号向现代化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4号现有总资产32OO万元,营业面积600O平方米,职工12O人。

34号供应部主要经营全国名优烟酒、糖茶、罐头、饮料、中西餐调料、禽蛋、肉类、水产海味、粮油制品及进口商品等l60O多个品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胡耀邦主政中央党政工作期间,曾一度提出"清除封建主义遗毒",就包括了取消中央高层的特供制,阻力一直很大。到了1990年,由于民怨沸腾,东华门三十四号的特供商店才不得不关闭。

 

三十四号坐落于王府井的东华门大街上,门口只标示着"三十四号供应部"。其实是"中央领导生活物资特别供应处"的代称,这当然也是出于保密的需要。

"物资特供处"给谁特供?北京东华门的特供商店只供给行政8级以上干部,也就是副部级以上。像低一些的司局级干部往往要通过领导代买。

"物 资特供处"的产品品种包括从国外进口的名牌家用电器、手表、香水、呢料、朱古力、白兰地、威士忌、卫生纸巾、珠宝首饰等等。俄罗斯产的顶级黑鱼子酱、法国 产的鹅肝酱在这里只不过是寻常之物。这里的国产名优特新产品也是应有尽有,餐饮部宴会需要的茅台酒、五粮液都从这里采购。这里的黄花鱼,一斤0.46元。 黑崩筋大西瓜八分钱一斤!个个像篮球那么大。

在最困难的60年代初,中央决定对干部实行食物补贴,按级别供应数量不等的肉、蛋、糖、豆。北京东华门三十四号还设有一个专向高干供应烟酒糕点糖果副食的特供点。

当时北京百货大楼对老百姓开放的只是一至三层。高高在上的四层也是个十分神秘的"特供处"。

本博秦全耀从小就生长在被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管辖的地区。所以用不了十分钟就会走到东华门三十四号的"特供处"。每到周末,"特供处"门口车水马龙,高官太太家属们纷纷来此采购。当时老秦只有十几岁,虽然亲眼目睹,却又不敢多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北京市食品供应处的诞生

北 京市食品供应处成立于1955年,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中,始终以特需供应为己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出色地完成了历次在京的重大国事、外事活动的食品专 供任务,五十余年如一日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提供了高质量的食品安全保证,在完成政府计划调控、确保特殊对象的食品供给和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殊的 历史使命、光荣的政治责任和出色的质量保证为企业铸就了一部辉煌的发展史。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一五"计划成就瞩目。然而,新中国的各项建设刚刚起步,百废待兴,物质匮乏。尤其在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之后,食品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为保证社会各阶层的基本生活需要,党和政府开始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特殊的使命

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各项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北京做为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访华、重要会议、重大国事活动等,急需一个专门的机构为其提供安全高品质的食品保障。

 

1955 年11月3日,一份《关于成立副食供应小组的报告》呈报到市政府领导,报告称:"......目前,北京市对中央首长、外国专家、驻京使馆、各大饭店、医院的副食 品供应工作,在数量、质量、及时、安全、供应标准、价格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建议成立专门机构,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统筹特殊副食品的货源;制定供货计 划和特供标准,统筹解决首都的外国专家、外宾、重大宴会、驻华使馆、各大饭店、特殊医院及国内高级首长的食品供应问题。"

在明确特种供应范围的同时,强调供应的经营方针是:在保证食品绝对安全的原则下,实行企业化管理和经济核算制。可暂不上缴利润,但必须保证食品质量,商品价格不得高于市价。

初建时期的组织结构

为保证上述任务的完成,特种供应领导小组抓紧组建具体供应部门。在原北京市第三商业局特供站和北京饭店供应科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市食品供应处,隶属于北京市第三商业局。

34号供应部因门牌而得"号"

这是食品供应处所属的第一个企业,承担着中央首长、外宾及重要会议的食品供应任务。在这个普通而又简陋的院落里,干部职工支起了简易的大罩棚,在因陋就简中肩负起了光荣而艰巨的责任。

1956年,地处东城区锡拉胡同34号的北京市食品供应处门市正式营业,因工作性质特殊,故企业名称取其门牌号码,定为:"34号供应部"。

 

随着业务不断扩大,1973年开始,在原址基础上新建了建筑面积为6400平米的四层T型综合楼,该楼坐北朝南,地处繁华的东安门大街,1976年末,食品供应处机关和34号迁入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