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巴黎圣母院大火,朋友圈不少击节叫好的,
还有很多人把事情升级到"因果轮回"的高度。
于是乎,我准备给大家八一八什么叫做"因果轮回"。

我觉得如果说天道轮回吧,要先看看为啥人家会烧圆明园。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主要是大家都不知道烧圆明园的起因,所以跟着瞎起哄。
曹立仁 写过一个的中国近代史的帖子,如果看过的人,大概就知道我想说什么了。
————————————————————————————————————————————————
这里引用原文:
年6月,英国法国和美国三国公使坐船到天津,准备进北京换约。到了海河口,发觉海河口让人给堵上了。
清国官员告诉他们,国防需要,这河不通航啦,从北塘上岸,一路走着进北京您哪。
 美国夷这会儿还算懂事,心里肯定老大不服气,可是也没办法,打算就这么上岸,一路傻走着去北京。
 
英国法国代表不干,他们本来就傲慢,他们说清国这不存心找碴么,不管他们的,就开始清理河道了,准备走海河进去。
 就趁着他们清理河道的时候,按理说,这算破坏清国国防设施啦,清军大沽口的密集炮火打响了。
 英军当场被打懵了,被击沉一艘炮舰,重伤三艘,英法联军吃了大亏,一路向南撤退回上海。美国夷一见这情况,也不敢上岸啦,跟着一道逃回了上海。
 乡亲们记住哦,这是鸦片战争前前后后,清国军队真正的一场胜战,应该是唯一的一场胜战。
 
这一次英法两国是真的怒了,再次派遣额尔金勋爵任总指挥,率领一万八千战士组成的英法联军,实施报复性打击。
英法联军在香港集结完毕,到达上海进行补给,接着分兵攻占烟台和大连,封锁渤海湾。
 月1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攻占天津并击溃一路上抵挡防御的清国军队,军队直至北京。
 清廷派怡亲王为钦差特使赴通州求和谈判,英法联军则派出了37人的谈判团队,其中包括了一个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
 
我们可以想见英国谈判代表巴夏礼的傲慢,他本来就对清国官员充满鄙夷,可以说这场冲突的起源就在于他。而从清国方面来说,大家还居然都知道这个巴夏礼是个夷酋,因为柏贵的奏折里,就曾经提到过这个英夷。
 局限于当时的见识,清廷真就以为巴夏礼是英法联军的大人物,总指挥官之类的。恭亲王建议,擒贼先擒王。把巴夏利拿下,迫其就范。就算巴夏礼不从,夷贼必将大乱,群龙无首,这仗就好打啦。
 或许是情急无奈吧,咸丰皇帝居然批准这个荒唐的可耻建议,不过他还是说啦,得见机行事,毕竟扣押谈判代表这是不体面的事情。
 
双方谈妥了条款之后,居然又起波澜,巴夏礼提出来,英使到达北京之后,必需向清国皇帝面递国书,这本是国际间应行的外交礼节,可是在当年的清国大臣们看来,这绝对是外夷的悖逆狂妄,怡亲王下来捕拿英法使团。这一举动,那肯定是激怒了英法联军。
 
月21日,在通州八里桥,僧格林沁率领他的蒙古军人,为保卫自己的皇帝,保卫自己的国家,进行殊死的战斗。
 这是一场一面倒的屠杀,骁勇善战的一万多蒙古勇士们前赴后继地向着英法联军发起一轮又一轮自杀性的冲锋,在英法联军的枪炮面前,全军覆灭。
 在人类历史上,这样悲壮的场景并不罕见,二战中的波兰翼骑兵们,也是一样视死如归地冲向入侵的纳粹坦克。
 
他们对皇帝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和勇气,配得球上所有人类的尊敬。但是他们不知道,属于他们的勇武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蒙古勇士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揭穿了一个林则徐们造就的神话,洋夷并不强大。
  原本有"亲统六师,直抵通州,以伸天讨"勇武豪迈之情的咸丰皇帝,听到僧格林沁和胜保全军覆灭的消息之后,仓皇出奔,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派他的弟弟恭亲王 留守北京。   10月6日英国军队抵达北京城外,法军驻扎在圆明园,据说当时有数百位没来的及逃走的嫔妃宫女和官员选择了自尽殉国。
————————————————————————————————————————————————
从上来说,其实烧圆明园的关键是 皇帝几次 出尔反尔,不尊法理,自取其辱。
说好了换约,又杜塞河道,人家清理河道,又趁机偷袭,人家打赢了,派使团过来,又趁机"擒贼擒王"。
这简直就跟 苏大强 一样无理取闹。
————————————————————————————————————————————————
有人又说了"历史不是小姑娘吗?为啥你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呢?"

首先,我不觉得历史是可以任人打扮的。
"历史任人打扮"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党国灌输给我们的。
历史是有"公史""野史"两种。
现代世界史,还有"旁史"这么一说。
所谓"旁征博引",你一家说了不算,多看几家的史书,才能对照出个周详。
英国史记载的中国史你别信,GCD记载的中国史你也别信。你找个第三方的看看不就知道了。
其实,希伯来人就有一种叙史方式,他们会写一个历史故事,最后把这个故事说完了,
然后在后面题记 —— 这个故事是由 某某人叙述的。(某某人 可以是 希腊人、波斯人 等等)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可能有叙述的主观性。希伯来人叙史,把这个主观因素也誊写下载,列明提供故事的来源。

摘录原文:
中国的历史教育,从小到大,其实不是在讲历史,而是在讲政治,而且是比政治课更为有效的政治教育。
 历史教育的目的,是想给大家灌输某些世界观,某些价值观,历史的事实,
根据需要,从特定的角度作评价,进行选择性的讲述,甚至象说评话一样,编造演义出来。
所有的历史事实,说与不说,怎么说,都必需服从于某种观念教育的需要。
这种历史,要是按正常人类的是非和真伪而言,那就是伪史。
————————————————————————————————————————————————
很多人觉得圆明园被烧,是国耻。
觉得圆明园是国人财富。
其实呢,皇家园林还真不是中国人财物,你屁民能够进去么?
而且,清皇帝可不是一般的犯罪,是虐杀公使啊,不是杀,是虐杀
杀了之后还拿尸首去喂狗。
—— 此等罪行,如果赶上 成吉思汗,可能都要屠城了。
英法联军,没有屠城,没有烧故宫,只是烧了圆明园,已经是足够克制了。

而且国耻是宣传出来的,当年的脑百姓来真不觉得什么耻,
甚至圆明园还是百姓帮忙堆火,帮忙烧,顺便哄抢的。
当然,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应当,打来打去,死的还不是闹百姓,大家还不是当炮灰。
如果你没有这种国家荣誉感,就可以真的不用当炮灰了。
这种国家荣誉感,也是被宣传,被洗脑出来的。


————————————————————————————————————————————
所以,如果说因果报应,
正是因为 清皇地 出尔反尔,虐杀公使,所以招致了报复。

又有人说,"使节团是千里迢迢来做慈善的?" 前因的前因又是什么呢?
我还是推荐大家看 曹立仁的《中国近代史》
历史是可以回溯的。再往前回100年都没事。欢迎回溯。
————————————————————————————————————————————
最后,我再简单的回溯一下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那些瓜吧。

其实历史是这样的,简单来叙述吧。最开始,清朝上国心态,连外交部都没有。
洋人来的时候,只是想做生意。洋人弄来先进的钟表、科技,清朝不感兴趣,民智未开。
洋人反而在中国采购 茶叶、瓷器回去,真金白银的给清朝花。结果导致了贸易逆差,英国因为喝茶都喝穷了。
英国商人尝试了很多商品,在国人这边都没有市场,贸易逆差没有改善。
最后鸦片烟进来了。鸦片在当时可不算是违禁商品,洋人自己也有吸鸦片的。

但是,国人精神和鸦片莫名的契合,一时间大为流行,年年销量见增,逆差被纠正过来了,清国开始输出白银。(但是,仍然是逆差)
这时候,清国看到这样下去不行啊,开始干涉自由贸易,开始禁烟、硝烟。
其实禁烟销烟根本与禁毒无关,就是因为银子和市场的问题,进行了行政干预。而且干预手段还极其粗暴,直接没收烧毁,不给赔偿。

美法商人当时的 商船,很多都是股份制的。很多货,其实是贵族参股的。
于是这么闹上去,才派了海外驻军过来干涉事情,然后清朝作死,不知悔改,才一步一步闹大了。
林则徐还做了一个很错误的判断,觉得清廷可以打得过洋人,上折子的时候,盲目自大了一把。

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完,其实英法的要求,只是要公平贸易罢了。—— 跟今天的贸易战一模一样。
《南京条约》,在我们这边的历史来宣传,是"不平等"条约。但是如果你们看过原文,其实真看不出来什么不平等。
http://www.ldbj.com/tanpan/nanjingtiaoyue_yuanwen.htm
南京条约原文

条约嘱令 清朝赔偿的,其实就是先前无故没收、销毁商品(鸦片)的款项罢了。
一、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 很多人觉得奇耻大辱的,就是割让香港这一条了。

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了,香港当时只是一个 穷的档掉的小渔村,
今天的东方之珠,其实是英人和港人奋斗百年之后建立起来的。

其实连"洋人欺辱百姓"这样的形象,都是后来穿凿附会出来的。
其实 官员欺辱百姓,比洋人更甚。洋人可能是受了官员的影响,逐渐高傲罢了。
—— 有一个故事,说当时洋人的船要从天津入港,去北京觐见皇帝。
官员找了两个水工(领航员)来领路,到了北京。洋人想拿点银两酬谢水工。
清朝官员哈哈一笑,说不用不用,然后叫两个水工过来,打了一顿,叫他们滚蛋,分文不赏。

洋人对屁民,分分钟比官员对屁民还好,直到今天仍是如是。洋人的白左,还在关心屁民的人权状况。
烧圆明园这个事情,其实当时英法处理的很漂亮,针对的是清朝皇室的罪行,和屁民无关。
—— 不知道为何过了一百五十年,屁民突然觉得自己是国家主人了,心痛起来了。
其实直到今天,国家仍然和屁民无关,你们还是韭菜,还是羊羔,任人鱼肉。
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那些春药,少吃一点吧。